明职教育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师招聘 > 资料下载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教学心理
时间:2020-10-09 15:32:36  来源:  作者:小明

  一、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充足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反馈。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发现教学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四项原则是:

  (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2.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也是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力。

  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团体过程等五个特征。

  (三)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大致包括这样几个环节: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加以操练和练习;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习。个别化教学模式有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课堂管理是一种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包括:

  1.教师的领导风格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影响。

  2.班级规模

  班级规模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人数越多,课堂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因此,适度控制班级规模无论对提高课堂管理效率,还是最终提高教学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3.班级的性质

  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另一个情境因素是班级本身。

  4.对教师的期望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气氛。

  三、群体

  (一)群体的基本特征

  (1)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2)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3)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这是群体存在的基本特征,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兼备,才能称为群体。课堂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群体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但有时群体对个人的活动也会起阻碍作用。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活动的难易、竞赛动机的激发、被他人评价的意识、注意的干扰。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按照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因为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学生个体和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所以课堂管理必须注意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1)要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的需要,从而使班级成为坚强的集体。

  (2)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教师应该区别非正式群体是积极型、中间型还是消极型、破坏型,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三)群体动力的表现

  群体动力的表现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勒温。

  四、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

  课堂纪律是指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课堂纪律的类型有: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就是问题行为。问题行为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和同学关系紧张、容易冲动、上课插嘴、坐立不安、活动过度等。问题行为包括外向性问题行为和内向性问题行为。

  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一般来说,课堂行为往往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是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而消极的课堂行为则是指那些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不可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

  2.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行为矫正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以取代或消除其课堂问题行为的一种方法。采用行为矫正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消除课堂问题行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发展。而心理辅导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强调协助正常人的教育与发展心理辅导。

公司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五四东路531号 市委党校11楼 网站备案:冀ICP备2021011438号-1

Copyright:明职教育 联系电话:0312-5886940 15512259015 咨询QQ:268145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