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职教育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 > 资料下载
教师资格证面试常见问题问答
时间:2017-11-05 16:43:05  来源:明职教育官网  作者:小明

 1、有人说,教师要分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一桶水,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发挥引导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但扮好这一角色需要教师认真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适时地驾御课堂。在今天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并只能从这“一桶水”中不断地向学生的碗中倒水,而最终学生得到的充其量就是教师的这“一桶水”,况 12  且教师这桶水仍然是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几年前获取的“陈水”,学生需要的这碗水也远非教师的这桶水所能给予满足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唯有一味地讲解传授,避免课堂上的节外生枝,课堂难免沉闷。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弗莱雷形象地称为“储蓄式教育”,学生就像是银行里开的“户头”,教师则是“储户”,教师进行讲授,进行存款,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讲、接受、记忆和重述,进行储存。师生之间的这种“你储我存”取代了相互的交流——学生“户头”里的存款越多,他们发展批判意识就越少,未来的他们只能成为被动的没有创造力的劳动者。  学生一旦不依赖老师时,他的内心才会出现一个强大的自我,变得更有自信。越自信,越强大;越强大,越爱学;越爱学,越会学,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焕发出极大的潜力。

 “一泉水”与教师读书活动        

教师要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必须更新思想,摒弃“一桶水”观念,走下师坛,不断汲取知识,与学生共同进步,才能达到教学相长。      

首先,读书是更新观念的有效途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当前正是新课程的全面实施阶段。      

其次,书本是更新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的知识大多是几十年前由老师传授的,而今面临知识爆炸,学习知识、更新知识的最好老师是“书本”。教师要多读一些自己专业、学科知识的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本学科知识发展现状,了解各方面有益信息,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在课堂上有底气地与学生交流对话,在对话中提升自我,在互动中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教师的这桶水才能变成一泉活水。      

教师切莫满足于有“一桶水”,应该确立: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有一泉水的思想。这一眼源源不断的泉水,必将成为助推当前教学改革的动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

2、当学生被科任老师误解而与他发生冲突时,你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处理,为什么? 
作为班主任要十分注意协调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 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领导者,也是班级工作的核心,他们与任课教师相比,在学生们心目中的位置往往是有区别的,有些学生惧怕班主任,对班主任的话听之任之,而对任课教师却不屑一顾,所以课堂教学中会有许多学生因违反课堂纪律而与任课教师发生矛盾,这既影响了任课教师的上课情绪,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每一个学期开始时班主任要利用班会向同学们介绍每一个任课教师,要着重强调任课教师的优点、特点,使学生们在思想感情上能先接受每一个任课教师。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让同学们接受自己,也要让同学接受每一个任课教师,同学们能在思想感情上先接受任课教师,这就使每一个老师更快地进入角色。 
二 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学生的信息。 
作为一名班主任做好这一点非常重要。班主任一定要把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使其能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任课老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自己所上的课的反映是非常重要的,这不致于使一些在教学方法上偏差的教师走得太远。 
三 正确处理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个别学生在课上与任课教师发生矛盾是很常见的,班主任对这一类问题的发生一定要冷静,耐心地听取任课教师的陈述和意见,要设身处地的理解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公平公正的处理,既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心也要考虑教师的威信。 
四 认真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建议。 

 

学生在班主任面前的表现与在任课教师之间的表现往往是不大一样的。由于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特殊性导致了学生在班主任面前往往有所保留,但在大多数的任课教师之间学生不会有这种顾虑,所以任课教师所反映的一些问题往往是学生们真实的一面,班主任不能不重视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3、有的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了快慢班,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目前分“快慢班”、“重点和非重点班”现象在一些初、高中又有“抬头”趋势。教育界资深人士则认为,这是应试教育的“恶果”。  
    分“快慢班”大概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入学时以分数高低分班,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或“快班”和“慢班”,有的在此基础上还分出“尖子班”;一种是毕业班分“快慢班”,为确保一定数量的“优质”学生能顺利升入高一级学府,配备最好的师资,追求较高的升学率;还有一种就是利用模拟考试、月考等成绩,选拔一定数量成绩较好的学生,利用课后进行加强训练。      但近一段时间,分“快慢班”的做法又有“回潮”趋势,有的学校还为这些班取了好听的名字,如“实验班”、“潜能班”、“交流班”、“特色班”等,不一而足。据一位老师介绍,“快班”、“重点班”往往配备最好的师资,班任和科任都是学年组里最好的,学生还常常能吃到“小灶”。相比之下,一些学校对“慢班”则干脆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 追求升学率已成为学校分“快慢班”无可回避的“终极目标”。    家长方面: 
 “快慢班”给学生带来的“竞争”机制让许多家长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分“快慢班”对孩子不公平。孩子教育应全面发展,“慢班”严重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  
    孩子被分进“慢班”的家长们,有的能够理智对待,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有的则同孩子一样一蹶不振;还有的气急败坏指责孩子不争气,由此导致家庭矛盾的情况也不鲜见。  
    “进快班未必就好。”一位孩子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儿子被编入“快班”后,由于周围的同学成绩都很好,心理压力特别大,总怕被落在后面,每天学习都到后半夜,现在变得沉默寡言,还患了轻微的神经衰弱。这位家长说,本以为进“快班”后,良好的学习氛围会让孩子更加努力,谁知道他的压力会这么大。其实,孩子的身体是最重要的,现在真怕他出什么事。他认为,孩子的学习有好有坏,但不是“快慢班”所能决定的。  
学生方面 
据了解,“快班”的少数学生,肩负着为学校“创优”的担子,压力非同一般;而身在“慢班”的大部分学生会觉得受到区别对待,心理上受到歧视,稍有疏忽就会自暴自弃。所以,绝大多数孩子都成了受害者。分班拉大学生差距。  
    在一些学校,“快班”、“重点班”和“慢班”、“普通班”的学生之间极易形成偏见。有些“快班”的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认为,“慢班”的学生都是“差生”,而有些“慢班”的学生又认为“快班”的学生都是“书呆子”。      专家态度  
    有关人士认为,“快慢班”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评价机制是造成这种不平等现象的关键因素,现在迫切需要改革评价制度,不仅是改革学校的评价制度,更要改革学生的评价制度。  
    以往,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往往以升学率“说话”;现在,升学率虽然还是个重要指标,但评价标准已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教育主管部门正着重拓展优质学校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硬件与软件设施的建设工作,让每名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4、 一些学生中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对解决这一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教改纲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 
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改纲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 
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加速推进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改革重要内容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覆盖全国所有小学和初中。除广西、青海外,其余省份都进行了高中课程改革。 
但是,高考传导的升学压力依然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改革以高考为代表的人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纲要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中国有句古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当今社会重视知识程度更甚于古人,家长为使孩子考上大学,从小学开始就要孩子全身心读书。可当这些高分才子从大学走出来时,所作所为却仍然像个孩子,不懂得人情世故,与社会格格不入。 
    这是因为家长为了孩子取得高分,剥夺了他们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和人际交往的机会。这样,孩子就没办法明白他人心理、了解社会规范、理解人际情境,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化解矛盾、表达情感,也没时间体验悲伤、难过、感恩、孝顺、共同的喜悦等。加之在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自视甚高、偏激、不尊重人。这样的人走出“象牙塔”,会让别人感到幼稚、固执,从而容易遭受嘲弄、排斥。 
    学校需要的是考高分,社会需要的是会做人。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早期社会化时期(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社会化起来非常困难,常常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因此,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重视孩子的早期社会化,除了学习,还要引导孩子进行人际交往、情感互动等,使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对于社会化已经不足的人,鼓励其与最亲近、最安全的人进行沟通训练,点评周围人和事,然后逐渐扩大交往范围。同时,还可让他们多观看心理剧或生活剧,练习写心理日记,以便及时发现自己在交往中出现的错误。
5.、当学生离校出走时应该怎么办?
(1)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情况。(2)学校和教师迅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3)发动班级学生和与该生有密切接触的同学,了解该生平时喜欢去的场所或可能去的地方。(4)学校应派教师协助家长寻找学生。(5)如在短时间内不能找到学生,应立即向派出所报案,请求公安机关协助查找,并同时将情况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6)学生返校后,教师要教育本班学生不得歧视该同学,并要进行反思,避免以后出现类似情况。  
6、当学生与校外品行不端的人员密切接触,扰乱学校秩序时应该怎么办?
(1)向学生家长通报情况,并阐明危害。(2)采取两头控制的方法,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和学校有关人员监督学生不和外来人员接触;放学后由家长监督学生不与校外人员接触。(3)学校保卫及有关人员要严格清理校园周边环境,保证校门口无闲杂人员,坚决控制闲散人员进入校园.  
7、当学生沉湎于电视或网吧时应该怎么办?
(1)经常跟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目前的需要和兴趣,多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处理好电视、网吧和学习的关系,讲清学生过多的迷恋电视和网吧的危害,提高学生的自控力。(2)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有意识、有选择地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3)及时和家长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作好学生的工作,帮助学生选择有益的电视节目,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好学习、娱乐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关注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远离网吧,帮助学生培养高雅兴趣。
 8、 面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应该怎么办?
(1)要了解他们。既要了解家庭贫困的原因,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做到心中有数。(2)要关心他们。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且要在心理上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心。(3)要帮助他们。一是通过希望工程和社会捐解决他们学习所用经费;二是自己身体力行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如送衣物、学习用品等;三是采取帮扶措施,让他们与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结帮扶对子,通过孩子把家长联系在一起,使之家庭与孩子同时走出贫困。(4)要鼓励他们。时时处处告诫自己和学生不要歧视他们,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公司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五四东路531号 市委党校11楼 网站备案:冀ICP备2021011438号-1

Copyright:明职教育 联系电话:0312-5886940 15512259015 咨询QQ:2681459952